在线招标平台

客服QQ咨询:51560500

企业动态

助力千万吨 共圆腾飞梦

来源:未知 作者:曾勇 时间:2020-12-31 17:19



助力千万吨  共圆腾飞梦


题记:2020年12月15日11点58分,随着涟钢210转炉厂1#转炉炉号为0511948的电工钢出钢,涟钢实现产钢1000万吨目标!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时刻,这是几代涟钢人实现梦想的时刻,这是用青春、汗水、热血,历经62年栉风沐雨筑起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在这里,我想通过一篇小文、一项工程、一个项目、一个剪影,为大家展示我们建设公司在为涟钢集团公司实现年产钢1000万吨目标过程中所做贡献的点点滴滴······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梦想因行动而实现!
       嫦娥奔月,是中华民族先祖们站在地球上遥望星辰之后、渴望脚踏月球手摘星辰美好梦想的神话图腾。
       新中国成立后,这也成了中国航天人的梦想。
        志有恒,事必成。经过几代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杨利伟、刘洋、翟志刚等一大批英雄的中国航天员终于环游太空踏上月球,把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那个古老的“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航天人、中国人梦想成真!
       进军世界500强,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争,是华菱早已确定的宏伟目标,也是华菱人的梦想;跻身全国钢企20强,实现年产钢1000万吨,也恰是涟钢人心中一直向往着的腾飞之梦。
为了这个梦想-----
       昨天,我们一直奋斗在路上。
       多少年来,从年产钢5万吨、10万吨;到年产钢50万吨、100万吨;再到年产钢500万吨、800万吨,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做到了。
       2020,我们厚积薄发,我们信心百倍,我们誓将突破年产钢1000万吨。
       今天,我们正在走上辉煌!

 
 

        2020年4月17日,公司总经理肖尊湖强调说:“今年,产钢1000万吨,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是涟钢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是的,正如肖总所言,实现年产钢1000万吨,是我们几代涟钢人的梦想啊。
        使命召唤,重任在肩。辉煌事业,光荣梦想。
        1000万吨的目标,象一轮东升的旭日,在引领、照耀着所有涟钢人前行的脚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上下,每个领导,每个职工,乃至每个家属,都在全力以赴,鼎力支持。

 

        我是建设公司一名普通的员工,在全体涟钢人奋力冲刺产钢1000万吨的征程中,见证着太多太多看上去很平凡,但实际上并不平凡的人和事:
        张建明,涟钢热处理二期建设工程项目经理,为了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从项目开工建设的第一天开始,直到项目竣工投产,整整150多天,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晴天雨天,不管冬夏春秋,不管严寒酷暑,更不管周末、假期。一天24小时,全部是现场、工地,工地、现场,不辞劳苦地坚守着,紧盯着,干着,想着,指挥着。终于,该项目的竣工,比计划工期提前了难得的3天,并提前实现了项目的达产达效。
        李松,涟钢高棒线建设工程项目经理,自今年1月12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干脆直接把家里的铺盖搬到项目建设的工地。自己春节,工地过;家里疫情,老婆管;父母长辈,老婆管;孩子照顾,还是老婆管。因为,工地现场,才是他此时更大更重要的家啊。好在老婆理解他,支持他,关心鼓励他。但是,一边是全身心扑在工地上、一边是为人夫、为人子、为人父的他,心里总觉得对老婆、父母、小孩、和那个小家有太多的亏欠,人之常情啊!所以,他情不自禁地想找个机会补偿补偿。于是,李松对老婆说,等她生日那天,好好回家陪她吃顿饭。日子过得很快,那一天到了,他老婆发来了视频,桌上是热气腾腾的饭菜,满心期待地等着他回家陪自己吃饭。可是,那天刚好是高棒线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结果只能是,说好的回家陪她好好吃顿饭的愿望,变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手机两端短短几分钟的视频。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妈妈,我先睡了,等下爸爸回来,就叫醒我啊,我好久好久没见到爸爸了,我想要和爸爸说说话。”,这是高棒线项目部副经理毛东不满6岁的儿子,近半年来几乎每晚睡前对他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李松,项目部人手还要增加,明天必须想办法。”,这是建设公司公司党委书记李汉周,在晚上3点看到李松刚刚发在高棒线项目部工作群一张照片时,因对项目进度担心而下达的指令。
       “颜栋毅,现在疫情太严重,近期根本不可能从外面找到合适的钢结构制造厂家来承接制作我们所需要的大型钢结构梁。但是,2月13日,高棒线必须安装第一根吊车梁,2月18日,高棒线必须安装第一根屋面梁,并且,前前后后需要连续赶制30-40根大型吊车梁和屋面梁,我们不能受制于人,我们必须自力更生。我们有条件就自己做,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自己做,而且,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期做好,做出一片市场来,做出一个品牌来。”这是建设公司经理曾永清,针对连日来一直找不到外面合适的单位,承接制作高棒线项目急需的钢结构梁这一情况,在全面思考之后下了最后决心,坚定而果断地向建设公司智能智慧与立体车库项目部负责人传达的指令。
还有,同样是高棒线项目部的施工员李振新,在高棒线建设期间,母亲病危住院几个月,硬是没有请过一天假,每天坚守在建设工地上。
         ……
        在涟钢吹响向年产钢1000万吨进军的号角之后,这种忘我工作的人,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绝不只有建设公司才有,整个涟钢的产供销系统,整个涟钢的财务、物流、企管及生产辅助单位和部门,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太多太多!

 

       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涟钢人,在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年华、智慧汗水;
       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涟钢人,在用他们的青春年华、智慧汗水,撑起我们一代又一代涟钢人的涟钢梦!
 
       2020,我们正在行动,书写新辉煌,创造新奇迹;
       2020,我们必将见证:年产千万吨,实现腾飞梦!

 



附注:此文获华菱涟钢集团公司“年产钢1000万吨征文”二等奖